2017年8月18-19日,首屆中華傳統文化企業應用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北京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始人劉東華先生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為什么良知企業才能生存?》的主題演講。(以下為現場演講整理)
尊敬的各位貴賓,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來自正和島的島親,各位朋友上午好!
在座的確實有很多老朋友,說到平時在這種場合都比較自信,特別放得開,但是今天在這兒我其實有點不自信,就像剛才兩位領導說的,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國學的大家,像王守常王院長。這么多年來我更多的就是追隨自己的內心,有特別樸素的觀察感悟,而且我覺得可能還是一種無知之言,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東西大聲疾呼。
今天這個題目是我在去年沈陽的一次活動上遇到于雷,他說在想搞一個關于推動中華傳統文化企業應用的活動。我說這個好,很多年前我就做了一場論壇叫:“中華傳統文化能否支撐世界級企業”,像杜維明老先生也參加了,當時像王石對這一論題堅決否定,因為他覺得萬科用的根本不是傳統文化,而是西方的東西。我當時就說日本、韓國,乃至于我們的臺灣,那么多世界級企業,全是在中國或者東方基因的支撐下建立起來的,為什么你覺得在中國大陸就不可能呢?我當時是不服氣的,現在看來這個不服氣還是有些道理的。
最近尤其去年以來,我也學習提出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如:2000多年的孔子有幾個好學生,在座的尤其正和島的島親,在座的很多人在學習“良知”,我們學習的過程中知道,至誠如神。但是為什么我們這個基因是一個“誠”字?而我們的社會充斥著另外一個字,是“偽”。古圣先賢倡導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誠”,一個“信”,而現在大家最憎惡而又無處不在的就是一個“偽”。為什么?我覺得是因為大家沒有理解“道”。還有一個原因,孔子有很多學生,歷代的皇帝有幾個好學生,我們現在的民營企業家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撐起了中國的經濟,我們民營企業家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但有的時候我問一些企業家,你知道你的問題嗎?你知道你的企業不可持續的根本原因嗎?因為你想讓大家做的很多事情,你內心、你堅定的認為要去做的事,我是例外。你要求大家做的,你自己是例外,就像歷代皇帝一樣。歷代皇帝講的全是古圣先賢,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都是你們要、你們要、你們要,我是例外、你是例外,你憑什么讓人家要?把最不舒服的事都讓別人去做,最舒服的事全留給自己。
有一句話說企業管理者“以身作則”不是管理的重要原則,而是唯一原則。“以身作則”,我們要求大家做的,我們作為企業家先要去做。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自己當作圣人,老朋友會說東華做正和島了,為企業家做事情,不管他干什么我們跟著走,這是老朋友。新朋友看到“五戒六規”,五戒是價值觀,六規是行為規范,好像條條是沖著自己的內心、沖著自己的言行說的,是自己雖然做不到,但是心向往之。有的朋友說,那簡直圣人都很難做到,要求太高了。另外一些朋友說,這“五戒六規”不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無誠信的交往、無底線的商業、無尊嚴的人格、無原則的行善、無良知的享樂,這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基本守則和底線嗎?但是,神仙都做不到百分之百。關鍵是我們倡導的,我們是不是真信了,我們是不是真努力,真去做了,而不是我認為對的,我在那講著,我是例外,大家去做。清末的中國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不就是你提倡的那些對的東西都變成了“假、大、空”,從天上掉到地上,任人踐踏,沒有強有力的工具理性去支撐,沒有大家的實踐去證明。
所以為什么去年于雷一跟我說想做這個論壇,我就非常贊成和支持,就是因為現在中國社會乃至于企業界都在那么熱情地學習國學,特別值得高興。因為我原來說過很難聽的話,我說自己無能歸咎于祖宗,說老祖宗錯了,老祖宗讓我們倒霉,自己無能、無知、無恥歸咎于祖宗,而且歸咎于偉大的祖宗。我現在自信了,學習借鑒西方的工具理性,做強做大。自信之后越發覺得我們的老祖宗很了不起。我有個朋友,也是個企業家,后來醉心于中國的文字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他跟我說,東華,我們應該重新出土儒家文化,現在孔子儒家文化被涂抹得根本都認不清了,怎么“誠”就變成了“偽”了?
孫主任說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認為至少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大家想一想我黨什么時候把傳統文化看得那么重?而且姓馬和姓孔必然融合,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什么?首先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就特別擔心,幾百個皇帝,沒有幾個好學生,我們今天學,我們能不能成為好學生呢?我們能不能、會不會也像那些,說你們要怎么樣,我是例外,讓大家信的,自己并不信,讓大家做的,自己并不做,憑什么?
所以,正和島現在正在打造一個“21世紀良知企業工程”,只有良知企業才能生存,只有良知企業家才能贏得尊敬。只有良知企業才能生存?是不是說得有點太危言聳聽了?老朋友都知道,我專職為企業家工作25年,所以我頭上有一個頭銜,說劉東華在中國是企業家真朋友最多的人,當然我做了一句注腳,我說我是離企業家的心最近的人,而且我比較狠,誰把心弄丟了,我要幫助他把心找回來。我說普通人把心弄丟了那叫行尸走肉,企業家把心弄丟了,那叫豪華的行尸走肉,你還不如用麻袋一裹來得自在,行尸走肉還那么豪華干嗎呢?為企業家服務那么多年,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百萬元戶很多人創業,沒有想到發財,但是更沒想到的是死得那么快。大家想想改革開放初期建立起來的那些企業,今天還有多少在?為什么成活率那么低?我自己的分析,是因為他們也沒有想到發財的路,只要彎下腰,干什么都能發財,中國什么都稀缺,更不用說權錢交易。我說大家根本就沒有想到你的財富增長迅速地遠遠地超過的你的能力、你的素質的增長,你不配、你駕馭不住。那個財富就跟老虎一樣,如果你有道,叫“道高龍虎伏”,很多人都是這么被吃掉了。因為你沒有能力、沒有境界,錢可以讓你作很多孽。
吳曉波說一句話我覺得好,他說錢讓淺薄者更淺薄,讓深刻者更深刻。如果你沒有那個造化,天上掉下來一塊金磚,弄不好就砸死了。所以說我們要研究“中國企業如何能夠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力”。
最近幾年我說得比較多的,我說我們要重新定義企業的意義,企業是為什么?很多年前我就說企業是一個生命體,它不亞于創業者的孩子,不亞于他的親生子女,你不能單純的把它當成一個盈利的工具和手段,那么不尊重它。而且這個生命體是很多人的夢想一起來支撐、一起來造就的,你不能不對它心存敬畏。
所以,我們說打造“21世紀良知企業工程”,首先得明白什么叫良知企業,為什么不是良知企業就沒法生存呢?像剛才我說的改革開放初期呈現的情況,今天也是,為什么死?一般的能力、一般的術,只是一個表面的次要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學習稻盛先生的哲學,稻盛先生怎么說的?他做人和做企業都是一個原則,他做企業在面對棘手的判斷和選擇時,只有一個根本尺度叫做“人何為正確”,我原來不知道,我在十年前提出來的八個字和稻盛先生差不多是一個意思,我說要“先問是否,再問成敗”。人類已經進化了幾千年,我們不能永遠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我們不能永遠是那個規則,道德的解釋是成功者,那個歷史是成功者,我們不能老是這樣。
所以稻盛先生創造兩個全球500強,已將近80高齡,把虧損嚴重、瀕臨破產的日航一年扭轉乾坤,為什么?永遠把“做人何為正確”作為一切判斷的準繩。所以我提出來,21世紀新商業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應該是“先問是非,再問成敗”。當然,企業家必須對結果負責,所以問清是非必問成敗,因為不問成敗必然失敗。我們問清是非,我們先問是非,不是不問成敗,恰恰是為了對更大、更長遠、更能惠及天下的那個成功負責。
所以,良知企業第一條就是為什么?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作為一個創業者、作為一個企業家為何而戰?讓良知之心成為企業的靈魂,這應該是良知企業的第一條,就是“良知”作為企業的立意之本。第二個是“良能”,就像我們的種子島,種子島里面埋的種子,不只是一個物理的種子,物質的種子,我對種子也有八個字,我說種子攜帶著的是基因能量,這個能量有多可怕、多偉大呢?就是洪荒之力。孟子說的,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就是種子的能量。技術的、管理的、市場的等等,這都是量能,沒有這個量能,你的價值理性照樣有可能變成“假大空”掉在地上。
第三個是“良品”,企業說一千道一萬,要通過你的產品和服務造福于消費者、造福于這個社會、造福于這個世界。“良品”,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說產品即人品,有什么心眼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服務。所以,有良知、良能用什么來體現呢?必須用“良品”來體現,沒有“良品”可能都是說說而已。但是你到底到哪呢?知行合一,你知道哪了,還得通過行來呈現。不然的話,有的時候真的分不清君子還是偽君子,是雄心還是忽悠。
第四個是“良果”,哪怕你把企業單純的理解為慈善事業、公益事業,大家想想,我夠善良吧?對不起,你違反了市場規律,違反了企業的邏輯,好人死在半路上的多了,必須對好的結果負責。用“良知”、“良能”武裝起來的企業,必須有了不起的“良果”。
第五個是“良態”,即良性生態。天道無親,誠與善也。得道多助,你現在都是為別人著想。正和島的五屆,其中第四屆叫無選擇地行善。做好事不能沒有原則,不講原則、不論對象,佛教有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么呢?因為你不講原則、不分對錯,對方就是騙子,利用你的善心,你就大發慈悲,成就他的騙局。所以做好事必須講原則,無原則的給予叫小善積大惡。在家里對孩子溺愛也是大惡,你把孩子給糟踐了。所以,我們的一切努力,良知、良能、良品、良果,然后還要跟我們的員工走出企業,跟我們的消費者、跟我們的社區、跟我們的社會、跟這個偉大的民族、跟整個人類、跟天地萬物一體。
習主席說從“中國夢”到“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真正的良知企業就是以“良知”為靈魂,以創新為驅動的一個共享型企業。我去年在貴陽企業家良知論壇上提出一個概念,我說企業家要成為這個社會財富的受托人,越大的企業家越是值得各方面給予大的托付,值得員工托付,值得消費者托付,值得社會托付,值得子孫托付。因為你有本事,而且這個本事被你的德行、被你的境界所支配,所以你要值得這份托付。
當企業家成為了不起的受托人的時候,這個世界最大的對立,窮富對立就變成一個人了,是我們委托他們替我們管理資源、管理財富,對大家負責的。所以,21世紀的良知企業應該是以良知為靈魂,以創新為驅動的共享型組織。
有了這樣的目標和追求,這個世界上良知企業越多,良知企業家越多,這個世界就越安全、越美好、越可持續。若干年前,我說人類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危險,不是因為人類沒有做對的事情,而是做不對的事情太多了。我說人類號航班瘋狂地在飛向一場空難,我們應該讓人類號航班找到良知的方向,知道飛到哪才是安全的,路徑也是清晰的。
所以,通過我們偉大的老祖宗給我們指明了一條究竟之路,天理即良知,那條究竟之路就在我們的內心。所以,稻盛先生說,做人何為正確,不明白的時候,回到這個家一問就明白了,你的心就定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長了本事、長了智慧,讓我們無往而不勝。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