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各位在這里聚會,承蒙邀請,讓我發言,我自己不能到場,只能請同仁替我在會上,陳述拙見。
今天大家討論的主題是永續經營,這是一個好題目。有此警覺,在美國的近代發展中出現較早。在臺灣,若干有識之士,有此考慮,也有二十年了。而在中國, 似乎發展還是重于延續。然而,這一課題,早晚會逼人而來,要求慎重思考過分消費的后果。清華大學的聚會,能夠以此為主題,值得佩服。
我今天想提醒的,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不是金、鐵、油、硅(硅),而是我們居住的土地和生活必須的水。最重要的能源,不是燃料,而是「人」自己的心愿。
今天農業生產方式,自從所謂「綠色革命」以后,農田使用肥料和殺蟲劑,也大量地浪費灌溉用水。我僑居美國,以美國的情形為例。美國所發展的大田廣種,舍得用水,也舍得用化肥和殺蟲劑,每一年耕種,挖開一層土壤,每一年,跟著收獲,那層土壤就隨風而去。美國的內陸大平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一片農業生產地帶。今天,土壤飄失的危機,令人擔憂。水土保持不當,已經造成極大的災害。美國內陸大平原上,火災、水災的頻率,年年增加。美西山谷地帶,也是因為種植瓜果,極度聚集山上的雪水,直接灌入農田,山林土壤無水可蓄,于是,山林野火,今年一年,已經燒去面積以百萬公頃計的山林 。
關于水的問題:今天的生活方式,人類的排泄用水,帶著排泄物,流向污水池。無數大城市的污水,經過處理,取出其中的一些物質;但是很少人想到,可以直接將污水,作為灌溉用的有機肥料,既減少用水的浪費,也可以代替惹禍的化學肥和殺蟲劑。上面所說的只是兩個例子,似乎只是小問題,但想想看,世界多少大城市,多少現代式的居住,有多少人口的排泄,成為負擔,豈是僅僅歸零而已?
水、土,我們寄身托命的資源,一旦被糟蹋,無處找替代。盼望在座各位,發展事業時,常常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珍惜這些無可復制的自然資源。
永續經營,不僅是保持足夠資源而已。世間頗有因為人謀不臧,一致中途失敗的事業。因此,在我們目前提出的課題,「人」的因素,也當予以討論。企業經營,「人和」是一個大家視以為常,卻又罕見審視如此的成敗關鍵。
我以為,在管理學與組織學范圍內,人際關系乃是處處可能導致成敗的因素。以企業經營為例,其各個經營層次,約略言之,不外下列諸項:策劃、管理、開發、生產、銷售、等節目。在每一階段,都有至少二人,共同參與;在這些項目之間,又有上游淤下游的交接。
世上,只要有兩個人,參與一件事,就有溝通之際,彼此理解的差異,必須擺平。他們達到共識,是否彼此依舊和氣?還是有了疙瘩?都會導致下游一方是否恰如上游一方的盼望,適當的付之執行?一環接一環,如果都有理解的落差,整體的規劃和執行,也許因毫厘之差別,出現千里之失誤。這一類的訊息傳達失誤,也許就是全盤失敗的主因。溝通、交流的困難,不在語言,而在心態。上司、下屬之間,有顧慮;同僚之間,有競爭;買方、賣方,有對立;同行彼此,有猜忌:解除這些隔閡,只有雙方心存誠信,也就是「人和」。
「人和」,由一個群體內部的氣氛決定其是否存在。大者如一個國家民族具有的文化,小者如一個公司內部的氣氛。如何培養「人和」,在國族層次的共同體,頗有賴于其菁英份子的引導,而逐漸孕育為一代風氣;在公司、團體一類的共同體,則仰仗主持人,或領導階層,以身作則,培養這一單位的氣氛。
中國由衰而亂,豈止百年。幸而剝復貞元,朕兆灼然顯現。在座各位,國族群彥,都有事業,也都有抱負。今天此處,八七老人,不能自禁,將一些感觸,陳述如上。盼望能引起各位共鳴。謝謝各位。
我本來還想,討論其他的類似課題,由于時間的限制,我就只好到此為止。將來有機會,再在同一個主題下,我們再和大家進一步的討論。
恭祝大會成功,謝謝。
許倬云,撰于美國匹茨堡, 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