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Milk Duds糖果定位
奶球(Milk Duds)是Beatrice
Foods公司的品牌,它是一種裝在黃底棕字小盒中的糖果,有著青少年"電影糖果"的盛名。但是這家公司想要拓展這種糖果的生意,將更小的顧客包括在內。
研究心智
任何定位戰略的第一步都是研究消費者心智。
誰是奶球想要拓展的顧客呢?不會是那些不懂記數的小孩子。調查指出,奶球最佳的潛在顧客是世故的糖果購買者,他們進進出出糖果店已有上百次了,平均年齡只有十歲,非常謹慎、多疑而精明,一直都在乎物有所值。大多數定位計劃都是要尋找到一個最明顯的答案,如果你過于注重產品本身,很容易錯過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就像美國作家Edgar Allan Poe 所描述的"被竊信件"一樣,最明顯的東西反而難以找到,人們對它熟視無睹了。)
說到糖果時,消費者心智中想到什么?不是"奶球",即使十歲大的小孩,也只是模糊地知道那個品牌。對大多數十歲的孩子而言,糖果的誘惑馬上會使他想起糖棒的概念,例如象好時(Hershey's)、雀巢、Mounds、杏仁樂、Reeses、Snickers、銀河等牌子的糖棒。當然,這是由于這些和其他一些糖棒品牌,在市場上花了數百萬美元的廣告。
為競爭對手重新定位
因為奶球只占糖果廣告費用的一小部分,要設法為這個品牌建立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是沒有希望了,讓奶球進入小顧客心智唯一的方法,是為糖棒類產品重新定位。換句話說,是要將奶球變成糖棒的一種替代品,使競爭者所花數百萬美元的廣告費能為自己所用。(只是將一個糖果名稱塞進原本滿是名稱的心智中,得不到什么好處。)幸好,在糖棒競爭中有個顯著的弱點可以利用。你一旦注視眼
糖棒不太耐吃!一個孩子只要2.3秒的時間,就可以將一條五角美金的好時糖棒吃完。
愛吃糖果的美國孩子中,存著一股強烈不滿的暗流,糖棒的大小縮下去,這種不滿就升上來。
"一買糖棒,我的零用錢就用不了太久。"
"不是我吃得愈來愈快,是糖棒做得愈來愈小。"
"現在你吮吸糖棒不能太快。"
這就是糖棒競爭者們軟如巧克力的要穴。
奶球迥然不同,它們裝在盒子里而不是用紙袋包裝,小孩們可以吃到十五顆分開的、不能一下子吃完的巧克力糖果。與糖棒相比,一盒奶球會吃得更久(如果你設法將一整盒塞入口中,你的嘴巴就會被封住),這正是奶球在電影院中風行的原因。
那么,奶球的定位會是什么?
耐吃的糖果
奶球--是比糖棒更耐吃的糖果。
對你來說,這似乎是明顯的答案,但對之前為奶球做廣告的人來說,卻遠不是這樣。在奶球以前15年里的電視廣告中,沒有一次提到過"耐吃"的概念。
我們不妨在腦子里想一下它新的30秒電視廣告,看看這"耐吃"的概念如何去吸引10歲的小孩。
從前有個孩子,長有一張大嘴……(一個小孩站在一張大嘴旁邊。)
……他喜歡吃糖棒(小孩把一根接一根的糖棒塞入大嘴中。)
……但是糖棒不耐吃(小孩將糖棒塞光了,大嘴變得非常惱火。)
后來他發現了巧克力包裹的奶球(小孩捧起奶球,大嘴開始饞涎欲滴。)
大嘴愛上了奶球,因為它們耐吃(小孩將一顆顆奶球滾到大嘴的舌頭上。)
(然后小孩與大嘴齊聲合唱,那是廣告歌。)當糖棒已成往事,你仍然會有奶球好吃。
往你的嘴里放一些奶球吧。(小孩與大嘴都大展笑容。)
這種廣告奏效嗎?
事實上,這次電視廣告不但扭轉了銷售的下降趨勢,而且在隨后的月份中,使Beatrice
Foods公司所賣的奶球,比有史以來所賣的還要多。
如果能從奶球案例中學到什么的話,那就是:定位難題的答案通常在消費者心智之中,而不是在產品之中。